綠藤想與你聊聊永續行動:

無論是區塊鏈或 NFT,都已成為這幾年的熱門話題;而在欣賞新興藝術創作 / 遊戲設計的同時,我們也希望與你聊聊 NFT 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並一起思考,作為消費者,我們可以透過哪些行動,支持 NFT 走向更永續的可能。

 

你也對 NFT 藝術品感到好奇嗎? NFT 是近來炙手可熱的新興領域,無論是創作者或企業品牌,都紛紛加入 NFT 藝術(又稱加密藝術)的風潮,上架販售 NFT 作品,有時一幅作品,甚至可以賣到上百萬美元。

如此龐大的商機,連國內外的遊戲公司也開始加入,設計線上 NFT 遊戲,吸引無數玩家響應其中。根據 DappRadar 網站數據顯示,在 NFT 遊戲「Axie Infinity」中,玩家的交易總額已突破 30 億美元,交易數量更是超過 500 萬次。NFT 的發展如此蓬勃又充滿機會與活力,但我們也好奇 NFT 可能帶來的碳排放效應,以及對環境永續將造成哪些影響。

什麼是 NFT ?

首先,先讓我們很快解釋一下何謂 NFT。NFT的全名是「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指的是具有不可取代性的數位資產,其資產所有權都在區塊鏈上所流轉運用。

相較於同質化的「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等虛擬貨幣的「枚枚等值」特性,NFT 非同質化的特性,使得每個 NFT 都擁有獨一無二的編號,且每一次的轉手資訊都會自動寫入區塊鏈上,一旦寫入就無法修改;這樣的專屬性,也避免了偽造的可能性。

除了具有防偽功能,交易過程的透明化,也進一步加速了 NFT 藝術收藏品領域的發展。理論上,幾乎所有產品都可以轉型成為 NFT,但就目前普遍度來說,NFT 產品交易仍以數位創作內容、實體藝術品數位化及線上遊戲為主。

NFT 藝術交易平台與碳足跡的關係

目前,全世界進行 NFT 藝術交易的熱門平台包含 MakersPlaceNifty GatewaySuperRareFoundation 等。而 NFT 藝術交易平台,通常會透過可儲存的加密貨幣,以及可保留 NFT 交易紀錄的區塊鏈技術進行交易,這過程又被稱作「挖礦」。

其中,全球最知名的加密貨幣區塊鏈「以太坊」(Ethereum)屬於高度能源密集的技術,通常需要倚賴龐大的電腦網絡,並使用高端的密碼學來進行演算,以及驗證交易的真偽與透明度,因此,這過程之中,會消耗掉大量能源。

圖片|以太坊區塊鏈加密貨幣符號 Photo by Ethereum

那麼, NFT 帶來的碳排放量有多少呢?

若以英國藝術家、區塊鏈技術研究者 Memo Akten的計算為例,平均每個 NFT 的交易次數落在 4.5 次,需要消耗 369 千瓦時(Kilowatt-hour)電力,並生成 215 公斤的二氧化碳。而根據 NFT Club 的數據顯示,一棵樹在其一生中可以處理 60 公斤的二氧化碳,需要 1.37 棵樹來抵消一次 NFT 的銷售(包含拍賣、競價、轉手等交易過程)。

而在鑄造和收購 NFT 的過程,估計平均將向大氣層中產生 211 公斤的二氧化碳;因此,若要抵銷一整個 NFT 的生命週期,平均需要 3.52 棵樹才能做到。

藝術與環保的相容性存在嗎?

對於支持 NFT 加密藝術發展的人來說,並不完全認同 NFT 將對環境帶來不可避免破壞的說法。

他們認為,雖然 NFT 會造成碳排放量,但還是有可能透過技術來解決。例如「權益證明」(Proof-of-Stake,PoS)、「代理權益證明」(Delegated Proof of Stake)等新型態、耗電量較少的共識機制,可以解決相對高耗能的「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PoW)機制,進而大幅降低碳排的產生。

以新興公鏈(指的是透明公開的區塊鏈系統,可讓人查看交易紀錄與傳輸數據)平台 Polygon 和 Tezos 的加密貨幣為例,目前已使用 PoS 機制,並且與以太坊相比的耗能要低上許多。根據 Tezos 數據表示,每年創造的耗能估計為 0.00006 Twh (百萬兆瓦,Terawatt-hour),而以太坊則是 33.57 Twh。

圖片|Photo by Tezos on Unsplash

然而,以太坊作為比特幣之外最大區塊鏈,目前依舊是最熱門且被公認可靠的技術,因此即便有其他公鏈使用較不耗能的新型態機制,許多買家因購買了昂貴的數位藝術作品,還是希望取得像以太坊這般更有公信力的數位憑證。

可惜的是,至今還沒看到以太坊實際推出「權益證明」機制的應用。除了技術性考量外,或許更大的原因是市場已在基於「工作量證明」這個共識機制的加密貨幣上,投入鉅額資本利益,因此不希望完全被其他共識機制給取代。

圖片|Photo by Fabio on Unsplash

另個關於 NFT 藝術與環保的爭論點,則是針對傳統藝術交易的碳排放量。許多 NFT 支持者認為,實體藝術交易同樣是高度耗費地球資源的產業,無論是藝術品的國際運輸或展覽陳設,都牽涉到龐大的能源與水資源消耗,造成大量的碳排放。

相較之下, NFT 通過網路就能進行藝術交易,是否還可能貼近「環保」一點?

更永續的 NFT 模樣?

無論區塊鏈的類型變得如何,隨著加密貨幣礦工、投資者數量的增加,以及更多計算硬體設備使用,電量消耗可能已經不是 NFT 為碳足跡帶來的唯一「貢獻」;而NFT 的總碳足跡,也可能已經遠遠高出原本估計的數量。

即使如此,仍然有越來越多創作者和團隊,試著提出不一樣的作法。NFT 平台與諮詢團隊「Capsule Vault」的 NFT 作品「Wasted Wild 荒野」,承諾每售出一個 NFT,便會在真實世界種下一棵樹;而加密貨幣交易所「Binance」也推出植樹計畫 NFT — The Tree Millions Alliance。消費者能夠透過 NFT 查詢所認養樹木的品種、種植地區,並確保所有捐款,都用於執行種樹計劃而非其他用途。

虛實結合的作法,讓 NFT 的買家不僅能夠買到喜歡的 NFT,也能在現實世界中,成為樹木的監護人,實際參與生態永續的實踐。

參考資料:

 

44
Michelle Chang

Michelle Chang 本文作者


綠藤資深內容管理 & 品牌公關。希望以文字傳遞理念、並為這個世界帶來多一分美好。平常喜歡探索純素料理、閱讀、觀察各種愛的形式。另個身分是澳洲與台灣註冊營養師。


READ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