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吃什麼好呢?」、「今天要穿哪一件?」你是否也會偶爾出現「選擇困難症」,而花上許多時間做選擇呢?今天,有一個比上述問題更容易做出的選擇,不只善待肌膚,更有機會減少對地球的負擔。
今日綠行動:外出時,將薄長袖衣物當作防曬的優先選擇
也許你已經知道防曬的重要性;但有想過,對肌膚和環境都友善的防曬方法,其實不一定需要用「擦」的嗎?以下是關於防曬的第一與第二選擇:
防曬第一選擇:防避
選擇一條有影子的路走,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時段出門,盡量走在騎樓、樹蔭之下,並且快速通過,減少曝曬時間。
防曬第二選擇:遮蔽
選擇能大面積覆蓋、將肌膚與陽光直接隔絕的衣物,特別是長袖、深色、密織與厚度較高的衣服。此外,寬緣帽、太陽眼鏡、陽傘等,也都能幫助減少肌膚被曝曬。
當覆蓋足夠,可能就不需要防曬產品了;除了直接避開陽光,
「長袖衣物、寬緣帽及陽傘,可能會是更簡單有效的防曬選擇;畢竟它直接隔絕了陽光與你的肌膚接觸的機會。」-綠藤生機
一起來行動吧!完成後,請幫我們在這裡按一下,立刻為全台綠行動 +1!
進階綠行動:今天,多認識一個防曬指標與一個成分
UVA、SPF、PA…… 防曬有各式各樣的指標與成分,而這些都攸關肌膚與環境的長期健康;其中,防曬有分穿戴式,與塗抹型兩種:
- 穿戴式防曬以衣物為代表,可用「紫外線防護指數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來表示其防曬效果。理論上,UPF 30 代表該衣物將肌膚曬紅的時間「延長 30 倍」。同理,UPF 50 的就可以讓曬紅的時間被延長 50 倍。
-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變數會影響實際使用時的 UPF 數值,包含:
- 衣物是否乾燥:含水分的衣物會降低散射紫外線能力,減少防曬能力。
- 衣服顏色:顏色越深的衣物較能吸收紫外線,防曬效果比淺色更好。
- 編織方式與伸展性:編織越密、厚度高或無伸展的衣物孔洞較小,防曬效果也會較好。
大家所熟悉的塗抹型防曬乳,可分兩大指標:SPF & PA
-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對紫外線 UVB 具防護效能,能防止肌膚曬紅和曬傷。舉例來說,一般人暴露在陽光下 10~15 分鐘後,肌膚會開始曬紅,所以 SPF 15 =10 分鐘 × 15 倍=150 分鐘,即讓曬紅的時間被延長 150 分鐘。
-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對紫外線 UVA 具防護效能,能防止曬黑和老化。+ 號代表對 UVA 的阻隔程度,最高可以標示到 4 個+號。當 PA 的+號越多,就有越強的 UVA 防護效果。
除了防曬指標外,在塗抹型防曬方面,不妨翻開現在使用的防曬產品,看看有沒有以下的成分,相較於其他成分,這些對環境較不友善、也含有較高的毒性,甚至可能會加速珊瑚的白化現象。
- 二苯甲酮(Oxybenzone)
- 4 – 甲基亞苄基樟腦(4-Methylbenzylidene Camphor)
-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
多了解防曬指標與成分,並依照需求挑選適合的防曬產品,除了發揮最大功效,也能對環境更友善。
誠摯邀請你加入【綠色生活 21 天】活動;連續 21 天,每天早上都會有一封專屬給你的信、一個簡單綠行動,透過一天一點改變,讓綠行動與你的生活更貼近一點!
綠色生活 21 天,就從這裡開始 加入宣告,一起為氣候帶來改變
關於【綠色生活 21 天】
心理學家雷須利(Karl Lashley)曾說,要讓一個想法或行動,變成如習慣般的自然,需要 21 天的時間。
響應 2020 台灣地球日,「綠色生活 21 天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B 型企業協會、綠藤生機共同發起,並將「宣告」加入成為今年的第一個動作,要讓這些綠色想法不只落實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有機會讓身邊的家人與朋友認識環境的現況,一起展開行動。
綠行動的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Michelle Chang
3
Subscribe newsletter
訂閱《綠藤純淨生活電子報》
一週一封,致力提供具實證科學精神的純淨保養觀點、產品 Q&A 到環境永續靈感,以及不定期專屬讀者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