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這一本非典型的領導力書籍,我找到了三個答案。
書中許多看法和很多流行的觀點大有不同,有些甚至與直覺背道而馳,我想這與漢尼斯(John L. Hennessy)的背景有直接相關,漢尼斯從教職、創業、回到史丹佛擔任教授、到成為校長領導這所數萬人、總資產和好市多 Costco 不相上下的大學,深刻的跨界經歷,讓他歸納出與傳統領導力架構不同的 10 點原則,少見地以「謙卑」開始作為基礎、以「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的「遺澤(Legacy)」作結,每一點原則不只有漢尼斯清晰明確的觀點,更有其職涯中所發生的故事與反思相為印證。
這一本書以漢尼斯第一人稱敘事為主,從他職涯中遇到不同挑戰的應對,讓人充分感受到深度思考的智慧與「問自己好問題」的能力、以及希冀讀者更深入思考「領導本質」的用意;也因此,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與漢尼斯的對話,在述說故事的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個的問題讓我們詢問自己。
以下是三個讓我深思的問題與學習:
創業以來,我奉行行動主義,習慣每一件事情都自己動手完成,認為這才是創造高標準的方式,然而隨著組織擴張,綠藤從原先 3 人成長到 70 多人,一些細節開始不如預期,有時我感到困惑,到底該自己動手把標準再次拉高、還是充分授權期待組織學習成長?該扮演一個球員、教練、問題解決者、還是精神領袖?
「高績效協作要學習的一課,你必須找到自己的角色,然後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漢尼斯探討了自己面對不同利害關係人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面對共同創辦夥伴、主管、校友、學生、董事會、捐款人等時,指出成功協作的關鍵,在於了解你的角色,深入認識對方以及自己,重新找出自己對組織的使命最能貢獻之處,而領導者這個角色,信心的來源應該是「謙卑」,真正的自信來自了解自己的技能和個性,也就是源於謙卑,而非自我。
勇氣與勇敢,還是有點不一樣,漢尼斯指出,儘管大多數的人都能明辨是非,但要藉此採取行動則困難得多。勇氣是持續不斷的,這項特質是果斷和道德方向的基石。相形之下,勇敢則是經由事件激發出來的,願意在某個必須的時刻,承擔極大的風險。
漢尼斯對於勇氣,有一個獨特的看法,他認為支撐著他勇氣的第一項中心思想是「牢記核心使命」,當我們談論領導時,常常以個人為主,然而這不是一個人的事,領導者其實是「組織的領導者」,領導一個具備整套哲學和價值觀的機構。當面對挑戰與困境,最重要的是,「依循機構的核心使命與價值觀行事,這就如同在你的脊柱加入支撐的鋼骨。」
「有時,你或許需要放棄夢想,但是如果你以勇氣來領導,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我最欣賞的領導者均具有一種特質,是願意承認錯誤、並快速修正,當我們發現自己把組織帶往錯誤的方向,必須有勇氣承認事實、正向動作,因為這才是該做的事。
過去我在麻省理工就讀時,一直驚訝於美國同學敢於夢想的能力,在台灣,若有身邊朋友講出「我想改變世界」,我們可能會一笑置之,然而這句話,在波士頓時卻幾乎每天都聽到數次。
在閱讀這本書時,才發現教育也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漢尼斯在史丹佛擔任校長的時期,直接針對人類社會許多重大挑戰,提出因應的計畫,包括醫療保健、環境永續經營,以及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發展,也是這樣創新並兼顧社會責任的氛圍,讓更多的人願意作夢、希望「在宇宙中留下印記」,我想,如果在台灣我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更以宏觀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我們能為世界做更多事。
關於能留下什麼,漢尼斯認為「不管何時,你在組織扮演的角色,大抵決定了你的遺澤)」,同時,「不管你在組織之內擔任哪個階層的領導角色,都能幫助他人創造遺澤」,大學可以給教授和學生機會,締造改變世界的成就,企業其中的領導者,也能支持員工留下長遠的貢獻,讓世界再好一點。
領導力大師華倫 ‧ 班尼斯(Warren Bennis)曾說「管理者正確地做事,領導者做正確的事」,從這本非典型的領導力書籍中,我們能學習漢尼斯對於「做正確的事」的精闢見解,再由以上三個問題切入,實際付諸行動,一起為這個世界多做一些事吧!
鄭涵睿 Harris Cheng ,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 MBA,亞太 B 型企業協會常務理事。綠藤是台灣第三家國際認證的 B 型企業,致力於透過創新產品,從吃到用、讓一個更真實、健康的永續生活型態發芽,在 2016 年並獲得「對世界最好的企業 Best for the World」。
Harris
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 MBA,相信商業的力量,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一些正向的改變。一年閱讀 50 本書,熱衷於 Inbox Zero,兩個女兒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