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畫下句點的 2020 年,有什麼是你想好好說聲感謝的呢?」

2020 年,疫情為全世界帶來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同時也創造了沉澱的契機,更讓能好好生活的每一天,變得彌足珍貴。身在台灣的我們,除了有說不完的感謝,藉著邁入創業第十年,綠藤希望將台灣過去十年所發生的點滴,以不一樣的方式留下紀錄。

因此,我們與同樣在創業路上擁有著信仰、並和綠藤產生出美好交集的十個品牌,一起在 11 月完成了屬於我們的選擇:【關於台灣的 N 道選擇題】,想和你一起分享。

社企流的選擇:帶進社會企業新觀念進入台灣

這次參與【關於台灣的 N 道選擇題】活動的其中一個品牌,便是致力於連結與支持社會創新精神與行動的社會企業 ——【社企流】。2011 年由林以涵創辦,透過知識分享、活動交流和育成培力服務模式,讓「社會企業」這個原本在台灣相對陌生的名詞,如今每三個台灣人就有一人有聽過。

累積至今,社企流共舉辦了 7 場週年論壇、115 場交流活動,累積 1 萬 9 千位參加者,透過各式實體活動,整合產官學資源,使台灣成為亞洲代表性的社會企業聚落。

Photo credit: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社企流

我們看見社企流團隊今年在「力世代」策展與講座所投入的心血,以及串聯不同產業的資源裝備,幫助更多年輕人打開對職涯的全新想像;這些正向行動,都讓綠藤感到欽佩,並想說聲謝謝:謝謝你們,為了相信的事,選擇不一樣的路,也為台灣帶來了新的可能性。謝謝你們,同行在這條創業路上,讓我們在低潮時,知道另一個擁有信仰的品牌也在努力著。

我們希望社企流這樣的一面,有機會讓更多人看見,並讓更多人一起做出好一點的選擇,因此這回專訪了創辦人林以涵(以下稱 Sunny),邀請她來聊聊為現在和未來所做出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對她的意義。

《現在的選擇》

林以涵:社會企業不需要被貼犧牲奉獻的標籤,他只是一種選擇

從 2011 走到今天,現在的社企流,已經在華文世界的社企資訊平台佔有一席之地,但細數創業旅程,我們好奇問 Sunny,有什麼仍是大眾對於社企流有的誤解?「最大的誤解,應該就是大家對於『社會企業』的存在,還是覺得有一些尷尬吧。」Sunny 誠實的表示。

「很多人會戴著有色眼鏡在看這個產業的發展,像有些是泛公益⾊彩,覺得社會企業和其他非營利組織沒什麼不同,卻拿了很多社會資本,所以會來質疑我們。記得有一次去演講,就有人直接舉手問我,『社企流員工的薪資是多少?你們是社會企業,應該只配拿一般企業薪資的六成吧!』這些情況還滿常會碰到。」

雖然選擇不一樣的路,勢必要承受不被理解的現實,但對 Sunny 來說,有沒有哪些是發自內心相信,但也許和目前主流所認知不太一樣的事情?「雖然很多人覺得『社會創新』並不會成為未來十年驅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能,或是很多人還是會將投入到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貼上『犧牲奉獻』的標籤,但我並不是很同意,因為這些其實就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許多上一輩的人容易把『又老又窮』的刻板印象,套到非營利組織身上,但他們其實沒有真實接觸這個領域,而當有許多人仍堅持這樣的想法,就會形成隱形天花板,甚至成為一種惡性循環。我知道很困難,但我還是希望可以突破這樣的價值觀,因為一個健全成熟的社會,從政府、企業和社會部門,都應該要有均衡的人力投入其中,而不是大部分的人才都投入到一般企業裡。」Sunny 也補充,她之所以對社會企業如此投入,是因為這是一個沒有普世既定規則、充滿開放的領域,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延伸。

「像是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博士認為社會企業不能分紅,也有很多人反對他。另外也有人會說,社會企業除了服務要有社會影響力外,公司內部也需要實踐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才能稱得上是社會企業。這些都很 OK,能夠產生不同的聲音,就有機會讓大家開始去反思,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站在推廣大眾去關注這個產業的角度,所以能創造理性討論的機會,都很好。」

林以涵:選擇可以是對自己有利,也不傷害他人的一種行為

那麼大家對於 Sunny 本人又有什麼誤解呢?「很多人會覺得我是很隨和、好說話,或甚至有一點鄉愿的人,但其實我是滿有原則的人。有些人看我在社會企業這個領域,會覺得我是不是只有愛心、理想,這是一般人對我的印象。」

Sunny 不諱言表示,「如果讓我定義,我會說自己是個有理想的務實主義者,因為我會去規劃可達成的實際目標,畢竟對這間公司有很深的責任,所以有和我合作過的人,就會知道我是要 Get things done 的人,盡可能以有效率的方式推進手上的事情,不只是說說而已。」

創業的過程,對 Sunny 來說,每天都需要作出無數個大小選擇,若要舉一個困難的選擇,會是什麼?「最難的還是人吧,怎麼樣找到對的人,以及怎麼讓可能不適合的人離開,我其實花了滿多的時間調適,因為到現在,還是沒辦法很快就調適好這種,會一直牽掛的感覺。」

那 Sunny 又是怎麼看待「選擇」的呢?「我覺得選擇是在有充分認知的條件下,還能夠做出對自己有利,也不要傷害到其他利害關係人的一個行為。至少我的選擇是這樣,不是只是一或二,或是 YES or NO。」

關於「選擇」的快問快答

Q1:如果可以從現在的⼯作解放一個月你會想做什麼?
A:我想帶女兒一起做ㄧ些新的事情,因為我覺得陪伴她的時間還不夠,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做很 Routine 的事情,像是幫她洗澡、陪她吃飯、講床前故事等。但有一次帶她去我辦公室,雖然過程有點混亂,但卻讓我發現她很多不一樣的一面,所以我有一點被撼動到,覺得原來孩子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去探索的面貌,這很吸引我。所以如果可以放一個月的假,我會想帶她去溜冰或學游泳,或是一起去旅行。

Q2:你現在有⼀個機會去擔任⼀間公司的執⾏長,或團體的領導者,你會想要去哪裡?
A: 我會想去綠藤。因為綠藤跟社企流是很不一樣的公司,無論是組織規模、販售的產品或服務,我們確實有共同的價值觀,但除此之外,其他都不同,因為我沒有經歷過賣產品的工作,我以前都是在顧問、知識服務類型的公司,所以會想要知道,在一個以產品為核心,將公司價值觀體現在產品上的公司,會是什麼樣的體驗。

Q3:如果可以獲得一種能力,你想要什麼樣的能力?
A:我想要有很強的即席口譯能力!我對即席口譯一直都很著迷,如果沒有做社企流,我應該會去念口譯所,成為一位專業的口譯人員。可能是自己對於語言有一點學習天份,後來去美國念書之後就更確定了這個想法。後來回台灣開始做社企流,也常常需要和外國人士互相交流,所以會不同語言變得很重要,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能派上用場。

《未來的選擇》

整合跨界資源,讓年輕世代的社會使命成為職場競爭力

我們也好奇 Sunny,即將要面臨的下一個重大選擇會是什麼?「2022 年就是社企流第十年,最大的選擇就是要決定下一個十年我們想要做什麼。因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2030 年就到期了,有很明確的時間點,和社企流的時間軸對照,我們還有十年的時間。我會先回想過去十年,我們累積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再來看這個社會還需要我們什麼?社企流又擅長什麼?這些都需要去好好思考,才能做出選擇。」

在她心中,相信社企流一定能做到的改變會是什麼?「我想把更多的人才拉進社會創新領域,因為這是我深信不移的,也是為什麼今年會用『力世代』作為策展主題,還有接下來我們會參與成立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School 28」的原因。我自己覺得,這個領域有非常多優秀人才,不管是社企流、綠藤、貝殼放大、鮮乳坊等。有了這些優秀社企業師的加入,提供學員自我覺察、系統思考等社創能力,就有機會打破對社會企業是毫無發展、又老又窮的刻板印象。」Sunny 語帶興奮的表示。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實際去把手弄髒,才有機會挖掘,並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以及自己想成為的樣子。Sunny 也意識到很多人其實只是缺少一個認識、或嘗試的管道,她相信,社企流作為社會創新創業資訊平台,可以持續透過跨界資源的整合、舉辦論壇、工作坊、社創市集等形式,創造更多體驗的機會,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踏出第一步,創造更多的職涯可能性與社會價值。

同場加映:綠藤共同創辦人 Harris 眼中的 Sunny

與社企流踏上創業的時程相似,Harris 對於社企流一直有很深的革命情感,「社企流是綠藤很重要的夥伴,我們有幾乎一模一樣的願景,希望透過商業力量,結合不同利益關係人,一起讓世界變得更好。」

Harris 也提到綠藤過去和社企流的密切合作,「從合作純淨生活專欄、獲得媒體報導、我們甚至曾共同主辦過論壇,之前也擔任過 iLab 的評審和導師,有一些同事更是透過社企流的招募頁面才認識到綠藤。」在創業路上,Harris 除了和 Sunny 私下有好交情外,對於接下來社企流想要做的計畫也給予全力的支持,「我們站到了一個很特別的位置,很榮幸能和如開創者一般的社企流創造美好的交集,讓更多美好發生。」

左為綠藤共同創辦人 Harris

謝謝 Sunny 和社企流團隊,讓台灣在過去十年有了這麼多的美好,也讓【關於台灣的 N 道選擇題】得以發生。

十年選擇專欄

3
Michelle Chang

Michelle Chang 本文作者


綠藤資深內容管理 & 品牌公關。希望以文字傳遞理念、並為這個世界帶來多一分美好。平常喜歡探索純素料理、閱讀、觀察各種愛的形式。另個身分是澳洲與台灣註冊營養師。


READ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