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看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因為地球表面約有 71%是海洋。「水」是地球最珍貴的資源,生生不息的水文循環,萬物賴以為生、城市興盛靠它、工業發展也依賴它,但是「水」真的用之不竭、取之不盡嗎?

《消失的藍色星球》(Last Call at the Oasis)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並非如此,影片中指出:氣候變遷、都市過度開發、工業與化學物質污染,已經使水資源的安全與穩定供應發生嚴重問題;影片中大膽地預測,60 年之後,我們將面臨無水可用!

 

當水資源問題發生時,漣漪效應是影響很大的,水會順流而下找到你。《消失的藍色星球》劇照。圖片來源:天馬行空。

城市過度開發、人口聚集,導致水源短缺

這部影片由華裔導演虞琳敏(Jessica Yu)執導(她的另一部影片曾於 1997 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影片開頭以美國內華達州賭城拉斯維加斯為例,由於持續的觀光發展,城市規模與人口不斷擴張,導致既有水源供應不足,當局打算進行一項高達 30 億美元的計畫,興建輸水路從 250 英哩以外引水。

這項計畫因可能造成被抽引水源地的水源枯竭,及引發環境問題,遭質疑聲浪不斷。而令人驚訝的是當局的態度:「你負擔得起不興建的責任嗎?」、「這條輸水管非拉不可,別無選擇」、「現在木已成舟了」,完全忽視了這城市為所欲為的大興土木。

 

不當排放工業廢水、任意使用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污染

影片中描寫美國兩個真實案例,第一個發生於加州辛克利鎮,該鎮地下水因太平洋瓦斯與電力公司(PG & E)長期排放含重金屬「六價鉻」的廢水而遭受污染,居民罹患疾病和死亡的人數逐年上升。艾琳(Erin Brockovich)女士鍥而不捨調查蒐證,過程中無懼大公司威脅恫嚇,也不受政府部門漠視態度而挫折氣餒,最終贏得訴訟,鎮民獲得該公司賠償。(這故事後來拍成電影「永不妥協」,女星茱莉亞羅勃茲飾演艾琳,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台灣也有真實版「永不妥協」─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桃園廠傾倒有毒廢料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較幸運的是 RCA 員工有得到政府相關部門重視與協助、法律扶助基金會與數個義務律師團協助訴訟及辯護。然而從 1994 年 6 月事件曝光,至 2015 年 4 月一審宣判 RCA 員工勝訴,已歷經 11 年,後續訴訟仍是漫漫長路。

 

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本片中另一個案例,是加州柏克萊大學泰倫海斯(Tyrone Hayes)教授長期追蹤研究,發現接觸農業用除草劑「草脫淨」的兩棲動物會受到該藥劑所含內分泌干擾素(環境賀爾蒙)影響;他實驗室裡許多捕獲的青蛙,基因是雄性,但卻因分泌過多雌激素而變成雌蛙。

據調查,「草脫淨」在美國是飲用水和地下水中最常見的污染性農藥,有研究顯示其會導致乳癌和人體缺陷。泰倫海斯教授雖然積極提倡禁用,但美國環保署 2006 年仍重新批准上市。

 

關心與愛護土地的人不會孤單,政府應更開誠布公、積極處理

對於水源短缺的因應,影片中提到避免無限制開發、節約用水、海水淡化、再生水及興建水庫等方案。雖然多數人對於再生水作為飲用水,心中仍存在疑慮,但加州洛杉磯已經計畫要在 2019 年之前生產可飲用的再生水。

影片中記錄的愛護環境、關心土地與水資源的人士,多數是靠著一份熱誠,如同小蝦米對大鯨魚,獨力和雄厚資金的大財團企業對抗。回觀我國的環保運動歷程,例如 1982 年台南灣裡戴奧辛污染,之後的 1986 年反三晃、反杜邦、圍堵李長榮及二仁溪廢五金污染,催生政府於 1987 年成立環保署。對於投入環保奮鬥的諸多先進,個人深深感動與敬佩。

隨著民眾環保意識提升,媒體資訊公開普及,我們政府或許受組織龐雜、人力與預算限制、法令未臻完善或立法程序冗長等因素影響,但相信各政府部門將會以更開誠布公的態度,積極面對與解決環境問題,而企業必須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政府、企業、民眾共同攜手合作。

我們今天的因應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明天

我以這部影片開頭提到的「當水資源問題發生時,漣漪效應是影響很大的,水會順流而下找到你」,及片尾所言「現在是我們決定性的一刻,我們可以做對的事」,作為呼應及觀後感分享,也讓我們一起為守護地球、愛護家園、資源永續共同努力。

 

經濟部水利署水源經營組,曾國柱副組長。

Q1:影片中我們看到政府部門執行政策時,往往缺乏與民眾充分溝通及資訊說明;據了解,水利署近年來在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方面有很多的努力及作法,能否與大家分享。

A:水利署一向重視施政過程的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尤其民國 95 年起執行的「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首次將資訊公開和民眾參與明訂在整治計畫特別條例相關條文中,要求相關執行機關必須辦理資訊公開及民眾參與工作。

計畫執行期間舉辦多次公開說明會,重要會議並邀請 NGO 與在地民眾參加;以石門水庫集水區整治為例,經與在地民眾及專家協商後,治理工程均需使用生態檢核表,並採取迴避、縮小、減輕及補償等方式將環境影響降至最低,達到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兼顧目標。過程中,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如有不同意見,多經過不斷的溝通與協調後,最後達成共識。

自整治計畫民間參與以來,集水區保育現勘的工程 128 件,經民眾參與討論後取消 21 件,減量調整設計 54 件,節省經費約 6.9 億元。之後「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流域綜合治理計畫」,以及水利署辦理的水利工程,也都把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在計畫中落實執行,和在地居民及民間團體建立互動,除了使計畫順利執行,也讓民眾了解政府作為,一同參與共創美好環境。

 

 

Q2:影片中提到氣候變遷、過度開發與工業污染,造成水資源安全與穩定供應嚴重問題;請問,台灣面臨怎樣的水資源問題?

A:台灣天然水環境不是很好,主要是降雨時間與空間分布不平均、山高坡陡及地質年代輕。台灣水資源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水太多、水太少、水太髒、水太濁、土砂問題、地層下陷及氣候變遷等。

  1. 水太多:近年極端水文事件頻繁,降雨強度增加,水庫防洪空間需求增加,可操作之蓄水空間更加受限;都會區開發快速,暴雨造成淹水情形頻仍。
  2. 水太少:台灣年總用水量約 179 億立方公尺,由水庫供應約 43 億立方公尺;目前水庫有效容量僅約 19 億立方公尺,佔年總用水量 11%,遠低於日本的 36%;另從水源運用來看,台灣人均庫容平均每個人只有 83 立方公尺,約僅為美國 1/36、中國 1/4.5、日韓 1/3、英國 1/2。
  3. 水太髒:工業發展、人口成長,加上以往較缺乏環保意識,河川水質遭受污染。依 2007 年統計資料,50 條重要河川全長約 2,904 公里中,輕度污染 436.4 公里,約 15%;中度污染 555.2 公里,約 19%;嚴重污染 166.1 公里,約 6%;以上合計達 40%,遭受污染之河川水資源即難有效利用。
  4. 水太濁:921 地震後,水土流失問題加劇,颱風豪雨即造成原水濁度飆升,影響供水。
  5. 土砂問題:水庫受特殊水文事件及集水區沖蝕致淤積嚴重。以莫拉克颱風為例,曾文水庫集水區崩塌面積由 250 公頃增加至 1,467 公頃,帶來淤積量 9,162 萬立方公尺。
  6. 地層下陷:地層下陷區域大多分布於西南沿海地區,主要係因長期抽取地下水超出補注量。其地勢原本低窪,地層下陷後,積水更無法重力排出,成為淹水災害潛勢大的地區。
  7. 氣候變遷:中央氣象局統計顯示,近年來台灣總降雨時數減少,降雨集中且強度愈來愈強等情勢日益明顯,未來豐水時期水量可能更加豐沛,枯水期水量則更加減少,使水資源利用更加困難。
 

 

Q3:對於上述提到的水資源困境,政府有哪些解決方法?

A:如影片中提到,氣候變遷將使未來水資源供應日趨困難;面對上述台灣水資源的困境,過去有需求就開發的舊思維,應該轉換為有效管理並在容許開發範圍內,決定可提供多少水資源的新思維。

水利署積極推動多源化水資源管理,以「合理有效使用水量,確保水資源穩定供應」為政策目標;在此目標下,以節約用水、有效管理及彈性調度等措施來提高用水效率,如果仍有不足,再輔以多元水源開發因應。

  1. 節約用水:推動「全國」、「全民」、「全面」之「三全」節約用水運動,透過共同參與以形塑節水型社會。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公布施行、自來水法修正及水利法修正通過,「節水三法」已經到位,將支持台灣朝向節水、循環、效率用水發展,強化用水管理,並納入價格機制,提供節水者、效率用水者及多元水源使用的誘因。
  2. 有效管理:結合相關部會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工作,例如執行中「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及「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從水庫集水區治理到水庫設施更新改善與清淤等整體措施,以減緩水庫淤積,提升水源利用效率。另外,協調農業單位調整農產業結構與推動節水措施,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以及落實用水計畫審查及查核機制。
  3. 彈性調度:強化區域間水資源調度機制,建置水源及自來水備援系統,並辦理桃園、新竹、台南及高雄等供水高風險區乾旱期間之水源調度工作。
  4. 多元開發:包括新興水源,如海水淡化、再生水;傳統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及伏流水。新興水源在海淡水部分,離島澎湖、金門與馬祖已興建 18 座海淡廠,本島亦已完成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海淡廠調查及規劃,未來將就需求迫切者優先推動;再生水部分,已優先執行台中福田與豐原、台南永康與安平、高雄鳳山溪與臨海水資源回收中心水再生利用等 6 案示範計畫,其中高雄市鳳山溪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回收再利用,預計 106 年初開始供水 2.5 萬噸 / 日,108 年達 4.5 萬噸 / 日。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綠藤

因一同響應 2017 台灣地球日,綠藤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有了更深的合作緣分;同時,綠藤和環資協會擁有共同的理念,希望透過資訊與知識,讓值得被關注的環境議題能擴散到更多角落,也期待為更多人帶來更多,善待地球的永續靈感。

 

 

誠摯邀請你加入【綠色生活 21 天】活動;連續 21 天,每天早上都會有一封專屬給你的信、一個簡單綠行動,透過一天一點改變,讓綠行動與你的生活更貼近一點!

 

0
綠藤生機 Greenvines

綠藤生機 Greenvines 本文作者


於 2010 年創立,為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相信純淨不該盲目信仰天然,而是從中找尋與安全的交集,因此拒用 2700+ 項非必要成分,被國際媒體譽為系統性的配方改革。目前為亞洲唯一連續五度獲得「Best for the World」大獎的 B 型企業。了解更多關於綠藤 >>


READ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