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最常見的一次性餐具之一,就是紙杯與紙餐盒。

無論是手搖飲的紙杯、便當的外帶餐盒,還是牛乳的紙盒,它們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出現。

很多人會將這些使用過的容器直接丟入紙類回收桶,或當作一般垃圾處理。但事實上,這兩種方式都不完全正確。

紙容器並不是「紙」這麼簡單。由於它們的材質特性不同,實際上被歸類為一個專屬項目:「廢紙容器回收」。

圖片來源:Photo by Na sen on Unsplash

邀你一次探索,三個關於紙容器回收的真相:

真相一:紙容器,不只由紙製成

多數紙容器並不是由單一的紙材質做成。為了防水與防油,它們的內層會塗上一層塑膠薄膜或其他塗層材質。

儘管如此,紙容器在使用後仍常常沾有湯汁、油脂或食物殘渣,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一般垃圾。

真相二:紙容器,其實可以回收

根據《廢棄物清理法》,紙容器屬於「應回收廢棄物」,並非不可回收的垃圾。若誤丟入一般垃圾中,甚至可能面臨 1,200 至 6,000 元的罰鍰(2025.03 更新)。

圖片來源:Photo by Clair on Unsplash

紙容器的複合材質需要經過特殊的「散漿處理」流程,才能有效分離出可再利用的紙漿,製成衛生紙或再生紙。

這意味著,只要分類正確、清洗乾淨,紙容器一樣能進入回收循環,擁有下一段生命。

真相三:雖然「可以」回收,但它「不易」回收

儘管政府已將廢紙容器列為應回收項目,但實務上,它們的回收並不容易。紙容器是紙材與塑膠混合的「複合材質」— 物品的材質越複雜,回收處理的難度和成本也越高。

另外,由於紙容器常用於盛裝食物與液體,使用完畢後,需要額外清洗乾淨才能夠被回收,這不僅耗時,也會耗費水資源。若紙容器未被清洗乾淨,更可能影響回收處理的效率,也影響再生資源的品質。因此,我們的回收方式,會影響這些紙容器能否真正被再利用。

針對紙容器回收的現況,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1. 減少使用紙容器

自行攜帶水壺和環保餐盒、取代一次性餐具,就能夠從源頭減少資源的浪費。

  1. 如果使用了,讓它變得更好回收吧!

記得將它洗乾淨,疊整齊,並且放到正確的分類,讓它順利踏上重生的旅程。

簡單的行動,就能減少浪費,讓回收更有效率。邀請你一起,連續 21 天,每天一個簡單的綠行動,隨時隨地,養成對環境好一點的生活方式:

0
綠藤生機 Greenvines

綠藤生機 Greenvines 本文作者


於 2010 年創立,為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相信純淨不該盲目信仰天然,而是從中找尋與安全的交集,因此拒用 2900+ 項非必要成分,被國際媒體譽為系統性的配方改革。目前為亞洲唯一連續五年蟬聯「Best for the World」大獎的 B 型企業。了解更多關於綠藤 >>


READ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