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你用三個簡單的問題,檢測自己是否已經對數位「上癮」:

只要有一項符合,你或許就已經對數位上癮了!在人人手機不離身的時代,數位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根據調查,除了工作與課業的時間,台灣人每天平均花了約 2.76 小時使用手機,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被社群媒體所佔據。(註 1)

如果你也感覺到這樣的習慣,開始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邀請你試試簡單的「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練習 — 每天三分鐘,暫時放下手中的數位裝置,把時間留給自己與環境。

註 1: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調查與 We Are Social x Meltwater Digital 2024: Taiwan

什麼是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

Hello 大家好,我要暫別手機、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一陣子。
過去五年,我經歷了精彩的旅程,但我也發現,自己總是透過螢幕、而非雙眼去看這個世界;
所以,我想利用這個不需要去任何地方、或做任何事的機會,去探索世界,看看我錯過的一切。


— 紅髮艾德(Ed Sheeran)

圖片來源:紅髮艾德(Ed Sheeran)Instagram

早在 2015 年,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的概念就開始被討論與研究,走過 COVID-19 疫情爆發、數位需求上升的時期,時至今日,過度使用數位對身心所造成的影響依然受到關注。

就像身體吸收太多毒素時需要排除,數位排毒的概念,其實就是當人們對數位「中毒」時,進行「排毒」的過程,讓自己暫時從充斥資訊和訊息的世界中抽離,降低對數位的依賴,以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

數位排毒不代表完全捨棄數位科技,而是有意識地調整使用方式,比如限制社群媒體使用時間、關閉非必要通知,或安排定期遠離數位設備等。透過這樣的調整,人們可以減少對數位世界的過度依賴,緩解因資訊過載帶來的焦慮與壓力,從而提升專注力與生活品質。

伴隨數位中毒的「錯失恐懼」,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手機不在身邊就焦慮不安?明明只是想查資料,卻不小心在社群媒體上滑了半小時;每天收到成堆的訊息,總覺得怎麼也回不完?如果你有這些經驗,可能已經不知不覺「數位中毒」了。

早在 70 年代,Alvin Toffler 即在他的暢銷著作《Future Shock》提到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概念,他預測未來社會會充斥資訊爆炸的焦慮感,而人們將無所適從。

回到今日,「錯失恐懼」(FoMO, Fear of Missing Out)確實成為了許多人焦慮的源頭 — 社群媒體上的通知、影音內容和新聞推播,讓我們不自覺地時刻關注,深怕錯過任何話題。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可能會讓焦慮感增加、專注力下降,甚至影響睡眠與情緒健康。

數位中毒的影響,不只與人有關…

數位世界看似無形,但它的運作其實需要大量的伺服器、數據中心支撐。因此,每天滑手機、看影片時,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也在悄悄增加。

舉例來說,每天使用 Facebook 一小時,一年下來的碳排放就有 331 公斤(註 2),相當於搭乘高鐵從台北到台南 33.5 次;每詢問 ChatGPT 一個問題,它的每一次回覆都會消耗 2.9 瓦時(Wh)的電力,這意味著,問 ChatGPT 10 個問題,就能讓一顆 LED 燈泡運轉長達將近三個小時(註 3)。

圖片來源:Photo by 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註 2:What is the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of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2023 Edition – Greenspector 
註 3:假設 LED 燈泡為 10 瓦

邀請你一起緩解數位中毒焦慮,把時間留給自己與環境

數位排毒的練習,其實可以很簡單。你不需要遠離城市、斷絕網路,也不必強迫自己完全不用數位裝置。只要每天幾分鐘,暫時放下手機,讓自己抽離數位世界,就能重新打開感官,與真實的世界與環境重新連結。比如:

如果沒有手機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不如把這段時間留給環境吧!歡迎你開啟「綠色生活 21 天」,探索 21 個簡單的綠色行動。隨時隨地,從小改變開始,練習對自己和環境都更好的生活方式。

9
綠藤生機 Greenvines

綠藤生機 Greenvines 本文作者


於 2010 年創立,為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相信純淨不該盲目信仰天然,而是從中找尋與安全的交集,因此拒用 2900+ 項非必要成分,被國際媒體譽為系統性的配方改革。目前為亞洲唯一連續五年蟬聯「Best for the World」大獎的 B 型企業。了解更多關於綠藤 >>


READ NEXT